“一座城市办展会,就相当于在这座城市上空撒钱。”会展业流行的这句话看似夸张,却道破了该行业对经济的带动效应。会展产业是集展览、会议、节庆、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形式,按照国际公认标准,拉动效应是1∶9,也就是说,会展业每产生1亿元的直接收入,所拉动的产业收入将达到9亿元。因此引起全国各地的竞相发展。
截至10月15日,武汉国际博览中心(以下简称“国博”)开馆已整整一年,举办的展会达十余场。
业内人士介绍,一年来,展会已经为武汉的第三产业带来至少3亿元的收入。在未来不到3年时间里,随着国际博览中心核心项目全部落成,武汉会展业将“跳级”。本报记者 孔慧慧
国博办展 三镇都受益
全国汽配展、华中国际车展、房交会、机博会和正在进行的武汉国际车展……开馆以来,国博共承办了十几场大型展览会和活动,仅国际性大型展览会就达7场。
“会展业的火热并不在其本身,而是搭建平台,形成联动,尤其在外部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,会展的经济带动效应更不容小觑。”一位会展业内人士说。
“保守估计,一次专业展的观众,三天可实现5000元的人均消费。” 武汉新城国际博览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涌介绍,以国博首展“汽配展”为例,6.5万人次的观众可为武汉第三产业带来3亿多元的收入。
“要说国博对汉阳的经济拉动效应,目前不是很明显。”李涌表示,由于汉阳的酒店、餐饮、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薄弱,“很多外地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来了以后,都会选择在汉口或武昌的酒店入住”。
不过,国博对汉阳地产的拉动已经初见成效。以往,国博所在的四新区域楼盘寥寥,房价每平方米五六千元左右。而随着国博的开馆,新地、绿地、广电等开发商纷纷盯紧了周边地块。“周边的精装房已经卖到了一万二左右。”
武汉会展三足鼎立
国博的问世,形成了武展、国博、科技会展中心“三足鼎立”的局面。
“对科技会展中心来说,国博带来的影响不是很大。”武汉楚天金桥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超峰称,武昌的科技会展中心依托光谷,周边高新企业和高校众多,因此更加侧重于光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科技类展会。
但对武展来说,国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。华中车展、机博会、房交会、武汉国际车展等曾经在武展举办的一些大型展会,均“移师”国博。
“武展3万平米的展览面积,本身已经装不下很多大展了。这其实是一种市场行为。” 武展相关负责人坦言,未来武展主要做一些中小型专业展、经贸交流会和生活消费类展会。
同时,武展还在重点培育自办展会,近年来打造的婚博会、房交会、高考咨询会、太阳能展览等展会颇受市民欢迎。
现已形成了展览会议、运动休闲、广场广告、商业零售四大经营版块齐头并进,宾馆、酒店、旅游、歌厅、物流等综合配套的格局。
尽管国博的建成必然要带走一批“老客户”,武展相关负责人却表示,“其实这样更好,大家各司其职,反而有利于各自的发展。”
业内普遍认为,国博场地最大,适合办汽车展、机械展等大个头专业展览;武展位于武汉最为核心的武广商圈,其特点是人流量大,消费潜力惊人,其实最适合的是办一些消费类展览,例如,香港时尚商品展、食博会、房交会等等;毗邻光谷的科技会展中心则更适合承办高新技术类展览。
展望>>>
跻身全国
展览“第一方阵”
“武汉的会展经济总量不超过100亿元。”李涌介绍,而去年,成都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300亿元。
“力争三年内跻身全国会展业"第一方阵","十二五"末展会数量突破1000场次。” 武汉已立下“军令状”,争取到2015年,实现会展直接收入超过10亿元,将武汉打造为会展中心城市。
武汉国博外景。本报记者 孙辰 摄
来源:长江商报 作者:孙辰